__记白山坪煤矿采一队
作者:李康保 发布时间:2011/8/3 8 点击数:454
一个60多号的生产连队,在一年中,人人都能做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,落实安全技术措施,个个以大局为重,紧紧围绕安全这个主题,相互督促,努力协作,扎实开展伙伴结对联防,特别是在采煤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,他们迎战困难,顶住压力,居然没有人触及“三违”,没有人受轻伤以上事故,没有人造成过非伤亡事故,真正做到了“不伤害自己,保护他人不被伤害”的安全承诺,工程质量优良品达到100%,能做到这些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,可是,这个连队做到了,因此,他们在白山坪公司“安全班组”竞赛活动中,被评为了2011年上半“红旗连队”,这是继去年被评为年度“红旗连队“之后,再一次获得“红旗连队”的荣誉称号,开展“安全班组”竞赛活动以来在全公司也是独一无二的。这就是白山坪煤矿采一队。
这支队伍只所以能打硬仗,打持久战,主要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磨砺,不断的抗击逆境,以坚强的毅力造就成的过硬队伍。
今年2月以来,采一队进入20611工作面采煤,6月份开始,工作面下部采煤遇到了突出空洞,这是因为早在09年,该矿掘一队做运道时,放出班炮诱导突出所产生的,由于突出的煤炭较多,空洞所牵扯的面积较大,因此,在采这一段时,整个区域都是次生顶,加上压力的作用,致使顶板都非常破碎,采煤施工非常艰难。施工前要老塘挑包、抬栌,尤其困难的是要在新塘棚上剽尖,采一块兀梁70多公分宽,20多公分一块的剽尖要打进去3.4块,然后打好时支护,才能落煤,打剽尖难就难在,由于顶板上都是矸石,它比煤受阻力大得多,一块剽尖打进去往往要10多分钟,有的剽尖还没打进足够深就打开裂了,手握挖镐的姿势,一直是举着在挥打,打进去一两块剽尖,手臂就会感觉酸痛,一个班要采10多块兀梁,要打进几十块剽尖,因为,只有采这多么兀梁,打这么多剽尖,才能完成日产计划。这样的艰难一复一日, 60多号人再苦再累,出汗也好,手痛也罢,没有人埋怨,没有人因困难而退缩,在他们的思想里,这就是他们的工作,唯有兢兢业业的干好。正是是这种精神,这种信念,两个月来,不仅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,全队无一人有“三违”行为,特别是工程质量,旬旬质检验收都是优良品。
2008年初,由于百年一遇的冰灾,致使全矿生产环境受限,员工效益一时很低,不少员工面对困境失去了信心,打点行囊另谋出路。然而不屈不挠的采一队员工,他们依然坚守着为之奋斗了多年,甚至是几十年的这片热土。他们在矿领导的组织下,积极投入到生产自救的恢复性工作之中,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他们就进入了正常采煤,眼看生产条件一天天好起来,效益有望得到好的改善。可是,由于地质的变化,采煤作业面开始出现顶板下插,随着采煤的推进,矸层逐步的扩展延伸,几乎形成了闭合,直到只有上下出口剩下了十多米有煤可采,剩下的十多米,由于通风条件受限的原因也无法正常生产。面对如此景况,只能退出来十多米再做巷道,重新开辟采区,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,好不容易又有了一个作业面,没采多长时间,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,这样以来,一个60多人的采煤队竟面临无煤可采的地步。
他们只好又转到2366(3)接综合队留下了收尾的工作面回收支柱。采过煤的人都知道,收尾工作是非常艰难的,由于顶板在推采的过程中不断的运动,使得顶板破碎,压力集中,支柱下插,支护梁变得不规则,给回收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,采一队员工面对困境竟无一人提出异议,他们的原则是,凡是工作就要做好。在回支柱的过程中,有时因为支柱下压得太深,葫芦拉不出来,只好用挖镐硬挖出来,一个班,10多个人,有时只能回收几个,为了不丢失支柱、兀梁,他们既是一时得不到效益,也要把支护梁柱全部回收出来,在这个收尾工作面,他们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,回出了400多根支柱,200余块兀梁,竟无一丢失。
2010年,他们进入了1261工作面,这个采煤作业面,是这个队几年来遇到的生产条件比较好的一个作业面,他们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好条件,于是,他们在施工中总是严格要求,下决心要以最好的质量、最高的效率。因此,他们严格按操作规程,根据培训时学过的知识,耐心的、细致的做好工程质量这篇文章。质量标准化是保证安全最有效的法宝,谈到质量与安全的关系时,一些时间长的老工人,几乎都能说出让人后怕的事故来。很多恐惧的事故背后,总是对质量的忽视而导致的。采一队员工在学习中认识了这些,在思想中深刻的理解了这些,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,所以,他们在工作中不强调快,不强求多,只求一个字“好”。
白沙信息版权所有![]() |
电子邮件: 108778073@qq.com |
湘ICP备10202670号 ![]() |